为什么你一开口说话就输了
2019-03-28 来自: 广东北斗天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416
“精 准表达”指的是有策略、有逻辑、有节奏地把该说的说清楚,不重要和不该说的不说。
01 你应该有相似经历:会议上,为跟进和落实工作,领导让同事们各抒己见。
我觉得的吧,近段时间大家工作都挺辛苦的,我也遭遇不少问题,孩子还生病了,自己也是一个头两个大。
昨晚加班加到11点还询问过上司A,但我们还没得到好的解决方案,这边我已经在跟客户们沟通了,想告诉他们我们一 定会尽力,但是措辞还没想好,知道今天要开会,就想在这和大家一起讨论……
同事甲来一段华丽的开场陈词,然后自我反省一番,再夹叙夹议提出一堆问题。
同事乙说了15分钟,还在不痛不痒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感受……
接下来的很多人都模仿前者,述说感受,把问题换个说词又重新说一遍。
Excuse me?你遇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?你做了什么来跟进?有没有解决的想法?
每到这些同事发言就有散会的冲动,富兰克林曾说:Time is money。
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。
结果往往是会议进行两个小时,跟会议主题半毛钱相关的解决方法都没有。
领导很无奈,花费十几个人的2小时,但困难的解决方法和跟进人都没找到。
那些说很久却没方法提出的同事被列入“黑名单”,每次会议被要求才说。
领导给的理由是“会议上需要精 准表达,逻辑清楚,让想好的人先说。”
“精 准表达”指的是有策略、有逻辑、有节奏地把该说的说清楚,不重要和不该说的不说。
喜欢冗长表达的同事,往往被归为“没想好”一类,造成“工作能力不足”的印象。
这些人一开口就输了,是他们真的能力不足吗?
未必,一些想法可能真的很好,10句中有一句干货,但占用十来人9句话的倾听时间,成本太高。
会议目的是解决问题,落实工作。你少讲感受,多讲与主题相关的事实和方法,至于其他,交给别人来评判。
02 因会议频繁却没法帮助落实工作。
公司的会议制度改革:
1、会前告知会议仅1小时 ;
2、会前主管搜集各人问题,负责陈述项目进度和遭遇的困难,限时5分钟;
3、每个人需要提出至少一个解决的想法,限时3分钟 ;
4、自由讨论环节,确定各问题解决方案,并确定跟进人和结果汇报时间。
5、到点散会,需要补充的当天邮件告知。
因陈述时间有限,同事们开始有意识训练表达的精 准性和逻辑性。
不论是内部培训还是总结会议,同事们说话都越来越凝练和简洁。
毕竟,你一开口就代表着你的“形象”,你的观点象征你的能力。
干货一词的存在,就证明大多数人想听“重要,实际,有用”的观点,而不仅仅是你的感受。
腹有诗书气自华,读很多书,有很多感受,当然可以表达,但需要分场合,而不是以卖弄为目的。
你读书,对行业的深刻了解,是该优雅地让对方明白你在说什么,也是为分享和共同进步。
从事实出发,用数据说话,少讲感受,除非这个会议的主题是让你说感受的。
03 精 准表达有多重要?你一开口就能让别人决定帮不帮你。
公司负责前台接待的女孩橘子,96年,长腿貌美,性格开朗,平时相处愉快,而一旦涉及工作,她往往是“冷场王”。
下午时分,橘子常常会跑到办公室“你们谁有时间?”
彼时彼刻,大家都忙着手头的工作,不知道橘子要帮忙做什么?
正想问清楚,橘子就甩来一句:“你们这些人,总是这样,以后你们的事自己负责,别让我帮忙……”边数落,边生气离开。
办公室的同事面面相觑,一脸懵逼无奈,几次情况如此,她有怨言,其余同事也不开心。
我问橘子:“想让我们帮忙什么呢?”
橘子气鼓鼓:“不就是让你们把这个月的新增的客 户名单发给我吗?我这边要记录和汇总,下次方便认人。”
这样吧,橘子,你下次需要大家帮忙,先说具体要干什么,大概需要多少时间?目的是什么?紧急与否?相信大家会愿意帮忙的。
后来,橘子说清事由再让大家帮忙,一切就高效多了,同事们也在这种你来我往的“举手之劳”里亲近不少。
请求别人帮忙就是占用别人时间和精力,能在短时间让对方明白和做出选择,就是大的体贴。
公司里人人都忙,各安其职,你的请求表达越“精 准”,获得帮助的概率就越大,而别人帮不帮你,会影响你的情绪和工作完成率。
把重要的和该说的说清楚,不该说的不重要的不说,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技能。
04 怎样才能开口不输呢?
1、多讲事实,少讲感受。
2、重要事情在先,不重要的不说。
3、坦诚交流,获得信任。
4、话语直接,不拐弯抹角。
5、多用陈述句和肯定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