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北斗导航卫星来尝试组批生产方式?
2019-03-29 来自: 广东北斗天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420
“北斗”系统进行组批生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第 一,因为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入网,只有整个卫星星座完全部署之后,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,才能保证其技术指标,提供高质量的服务,少数几颗卫星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,无法保证服务性能;第二,卫星的研制有一个时间周期的过程,但同时卫星又是有寿命的,目前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寿命是8年,卫星研制生产时间拖得太长,必然导致星座组网时间延长。如果组网时间超过8年,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无法完成整个星座的完全部署,比方说,在第1颗卫星到位后的第9年最后一颗卫星才部署到位,这时第1颗星面临失效,又得重新补充卫星,所以从理论上讲,卫星组网时间越短越好。 2011年年底“北斗”系统提供试运行服务时,水平定位精度只能承诺优于25m,原因就是区域导航星座还没有完全部署;而2012年年底系统正式运行后的水平定位精度将优于10m,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。 要保证“北斗”星座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网,必须坚持“一次设计、组批生产、流水测试、密集发射、快速组网”。我国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,发射了14颗“北斗”卫星,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没有先例的,表明了我国的航天实力在快速增强。
上一条 :
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...
下一条 :
中圆轨道卫星对北斗系统性...